詩篇中有十五篇上行詩,從一百二十篇到一百三十四篇。表面看來,上行詩是為著上耶路撒冷朝見神,走在錫安大道所唱的詩篇,描述從米設與基達的帳篷出發(一百二十篇)到最終在聖殿門口道別時彼此祝福(一百三十四篇)的歷程。但當我們從深處思想,這段歷程與我們對三層祭司職任的經歷是隱隱相符的。希伯來書生命讀經第三十四篇告訴我們,祭司的職任有三面的講究,分別是亞倫的祭司職任、君尊的祭司職任與神聖的祭司職任。亞倫的祭司職任解決了我們罪的問題,君尊的祭司職任將經過過程的神分賜給我們作生命的供應,神聖的祭司職任則是拯救我們到底,使我們脫離一切死亡的光景。這三面的祭司職任正是當我們走在錫安大道時所要經歷的。
一、 前面五篇的經歷符合亞倫的祭司職任
當我們預備要朝見神時,常會發現自己的不潔,詩人因此對神發出這樣的呼籲:『求你救我脫離說謊的嘴唇、和詭詐的舌頭。』真是求主用羅騰木的炭火來煉淨(詩一二О2-4)。這使我們想到以賽亞剛開始盡職時,主也讓他看見自己是嘴唇不潔的人,何等需要祭壇火炭的潔淨(賽六5-7)。到了一百二十二篇,詩人發出了這樣的歡呼:『耶路撒冷阿,我們的腳站在你的門內。』感謝主,我們都已經進了珍珠門,就是主藉著死所成就,使我們得著重生的入口(啟二一21)。『一切蒙血救贖洗得潔淨者,你都賜給權柄可入她的門。』(大本詩歌770首)
二、 中間五篇的經歷符合君尊的祭司職任
作為君尊的祭司,基督主要不是為著接受人的敬拜,反而是要來供應我們,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隨時從主得幫助(來四16)。詩篇一百二十八篇也是這麼說:『願耶和華從錫安賜福給你。願你一生一世看見耶路撒冷的好處。』這樣的供應主要是為著與主一同爭戰的得勝者,就如麥基洗德以餅和酒出來迎接得勝的亞伯拉罕一樣(創十四18)。上行詩中的得勝者,就是那些在被擄時流淚帶種出去的人(他們不是去逃難,而是去撒種),我們屬天君尊的大祭司使他們豐豐富富的帶禾捆回來(詩一二六篇)。
三、 後面五篇的經歷符合神聖的祭司職任
全世界都落在死亡陰影的轄制之下,充滿了歎息與勞苦,這就是為什麼詩篇一百三十篇說:『我的心等候主,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感謝主,這位拯救我們到底的神聖的大祭司以那不能毀壞的生命充滿我們,使我們得勝有餘,這也就是詩篇一百三十三篇所給我們最寶貴的祝福:『因為在那裡有耶和華所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這個福分的所在地,乃是神所揀選的居所,在這裡糧食豐滿,在這裡窮人飽足。在這裡因著弟兄和睦同居,而有膏油的流淌與甘露的降下。在這裡不再有虛空敗壞的轄制,憂愁與歎息盡都逃避。
上行詩是為著行走錫安大道的人,也就是奔跑賽程的人。讓我們心中想往,一同經歷我們屬天大祭司的救贖、拯救與供應,並竭力進入那安息,承受所命定給我們的福分。
從住棚節的燔祭看奉獻的意義
民數記二十九章12至34節記載住棚節的祭,從住棚節的第一天,也就是七月十五日開始,為期七天,每天獻的祭物。七天,代表我們一生的年日,乃是把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的一生。其中燔祭的部份,每天固定獻三種祭牲,分別是公牛犢、公綿羊與公羊羔。至於獻上的數量,公綿羊每天固定獻兩隻,公羊羔每天固定獻十四隻,而公牛犢的數量則每天遞減,從第一天的十三隻到第七天的七隻。這段記載可能常令讀經的人覺得枯燥而略過,但其中隱含著深意,相信是主願意我們知道的。
一、 奉獻乃是地位的改變
這是奉獻最根本的意義。燔祭中的公牛犢,原本在地上是很有用途的,一旦被獻在壇上之後,就只為著神的滿足。這使我們想到摩西,他原本學盡了埃及一切的學問,說話行事都有大能,但當他被主呼召之後,所有的恩賜只為著神而使用,而且不是照著天然的方式,一切都在死而復活的原則裡。就連神要他建造會幕時,他天然的才幹完全沒有地位,乃要『照著神在山上指示的樣式』(出二五40)。
二、 奉獻的根基永遠是基督的救贖
燔祭中包含每天固定獻的公羊羔十四隻,這使我們想到正月十四日逾越節的故事。這是神使那無罪的替們成為罪,使我們被神的愛所困迫,不再向自己活,乃向那替我們死而復活的主活。七天的時間從始至終都獻十四隻,說出這是永久被記念的故事。『從始至終,惟有白恩,能得我命感我心。』(大本詩歌31首)
三、 奉獻者的生活乃是『我死,人就得生』的見證
燔祭中包含每天固定獻的公綿羊兩隻,說出奉獻者的生活要成為一個見證,如同公綿羊一樣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情願自己被剝奪,使別人可以得遮蓋。這使我們想到約瑟的一生,當他被賣、被奴役、受冤屈、被遺忘的時候,也是默默無聲,後來神卻使他升高。等到他作了埃及的宰相,他的糧倉足以應付全地的飢荒而有餘,甚至當初那些『剪毛的人』,他的哥哥們,也從他得了赦免與供應。
四、 奉獻者的一生乃是『主擴增,我衰減』的一生
每天固定獻上的公牛犢,其數量逐日遞減,說出在奉獻者的一生中有一個過程,七天的時間從十三遞減到七。我們可以把『七』視為一個基底,這七天分獻上 (7+6) (7+5) (7+4) (7+3) (7+2) (7+1) (7+0) 的數量。我們知道『六』是人的數字,舊造的數字(創一31),從六遞減到零,說出奉獻者舊造的部份逐日衰減。而基底共有七個七,這使們想到七七節,也就是五旬節。從獻上初熟的莊稼算起第七個安息日的次日,共計五十天,要將新素祭獻給耶和華(利二三15-16)。這素祭乃是團體的素祭,應驗於主復活後的第一個五旬節,藉著聖靈的澆灌而產生了召會。召會不僅是基督的身體,也是基督的新婦,就是基督的擴增。這說出奉獻者的一生乃是讓舊造逐日衰減,為著基督的擴增而獻上自己的一生。
願主今天在地上得著一班甘心獻上自己的人,這班人對主就如同清晨的甘露(詩篇110篇3節)。主在祂完成神經綸的路上,需要得著滋潤,而惟有那些甘心將自己獻給基督為祭的人,才能使主得著滿足,求主憐憫並得著我們。
一、 奉獻乃是地位的改變
這是奉獻最根本的意義。燔祭中的公牛犢,原本在地上是很有用途的,一旦被獻在壇上之後,就只為著神的滿足。這使我們想到摩西,他原本學盡了埃及一切的學問,說話行事都有大能,但當他被主呼召之後,所有的恩賜只為著神而使用,而且不是照著天然的方式,一切都在死而復活的原則裡。就連神要他建造會幕時,他天然的才幹完全沒有地位,乃要『照著神在山上指示的樣式』(出二五40)。
二、 奉獻的根基永遠是基督的救贖
燔祭中包含每天固定獻的公羊羔十四隻,這使我們想到正月十四日逾越節的故事。這是神使那無罪的替們成為罪,使我們被神的愛所困迫,不再向自己活,乃向那替我們死而復活的主活。七天的時間從始至終都獻十四隻,說出這是永久被記念的故事。『從始至終,惟有白恩,能得我命感我心。』(大本詩歌31首)
三、 奉獻者的生活乃是『我死,人就得生』的見證
燔祭中包含每天固定獻的公綿羊兩隻,說出奉獻者的生活要成為一個見證,如同公綿羊一樣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情願自己被剝奪,使別人可以得遮蓋。這使我們想到約瑟的一生,當他被賣、被奴役、受冤屈、被遺忘的時候,也是默默無聲,後來神卻使他升高。等到他作了埃及的宰相,他的糧倉足以應付全地的飢荒而有餘,甚至當初那些『剪毛的人』,他的哥哥們,也從他得了赦免與供應。
四、 奉獻者的一生乃是『主擴增,我衰減』的一生
每天固定獻上的公牛犢,其數量逐日遞減,說出在奉獻者的一生中有一個過程,七天的時間從十三遞減到七。我們可以把『七』視為一個基底,這七天分獻上 (7+6) (7+5) (7+4) (7+3) (7+2) (7+1) (7+0) 的數量。我們知道『六』是人的數字,舊造的數字(創一31),從六遞減到零,說出奉獻者舊造的部份逐日衰減。而基底共有七個七,這使們想到七七節,也就是五旬節。從獻上初熟的莊稼算起第七個安息日的次日,共計五十天,要將新素祭獻給耶和華(利二三15-16)。這素祭乃是團體的素祭,應驗於主復活後的第一個五旬節,藉著聖靈的澆灌而產生了召會。召會不僅是基督的身體,也是基督的新婦,就是基督的擴增。這說出奉獻者的一生乃是讓舊造逐日衰減,為著基督的擴增而獻上自己的一生。
願主今天在地上得著一班甘心獻上自己的人,這班人對主就如同清晨的甘露(詩篇110篇3節)。主在祂完成神經綸的路上,需要得著滋潤,而惟有那些甘心將自己獻給基督為祭的人,才能使主得著滿足,求主憐憫並得著我們。
從擊磐出水看事奉的道路
在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過程中,聖經有兩次擊磐出水的記載,一次是在出埃及記,另一次是在民數記。雖然在後一段記載中,有一些消極的成份,摩西因著未尊耶和華為聖,導致後來無法進入迦南,不過無可否認的,摩西是一位認識神的人,從他所走過的路,我們都可以從中看見一個事奉神的榜樣。
一、事奉的道路乃是身體的道路
出十七5:『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手裡拿著你先前擊打河水的杖,帶領以色列的幾個長老,從百姓面前走過去。』神不是要摩西一個人去,乃是要帶領以色列的幾個長老同去,何等的甜美。這給我們看見身體的原則,而同樣的原則在新約中我們也可以看見保羅的教訓與榜樣。這就是為什麼保羅到了特羅亞時,因沒有看見弟兄提多,就靈裡不安(林後2:13);這也是為什麼保羅以神的慈悲勸我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為著身體的生活(羅十二1-5)。
二、事奉的道路乃是十字架的道路
出十七6:『我必在何烈的磐石那裡,站在你面前。你要擊打磐石,從磐石裡必有水流出來,使百姓可以喝。摩西就在以色列的長老眼前這樣行了。』百姓在利非訂沒有水喝,神吩咐摩西帶領以色列的幾個長老來到何烈的磐石那裡,神要在那裡使磐石出水以供應神的百姓。從利非訂到何烈山有一段路程,事實上在曠野的四十二個站口中,何烈山是在利非訂的下一站,神等於是要這一班群羊的牧者往前先走一站,然後才帶進神的作為。事奉者不能像地上的君王一樣轄管神的百姓,乃是要否認己,率先背起十字架,委身服事聖徒,作群羊的榜樣,比群羊多走一步,使他們可以跟隨。這也就是為什麼主告訴門徒:『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裡。』(約十二26)
三、事奉的道路乃是生命的道路
民二十7-9:『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拿著杖去,和你的哥哥亞倫招聚會眾,在他們眼前吩咐磐石發出水來…於是摩西照耶和華所吩咐的,從耶和華面前取了杖去。』在民數記的記載中,摩西從『耶和華面前』取了杖去,這真是服事主之人的榜樣。這根杖已不是先前摩西用來擊打河水的杖,事實上只有一根杖是在耶和華面前的,就是是亞倫發芽的杖(民十七10)。摩西此次取了亞倫的仗前去,此時的摩西必是已經領悟,事奉神必須憑著復活的生命,為神執掌權柄,流出活水的江河,使群羊得著活水的供應。
事奉的道路乃是身體的道路,所以我們必須脫離個人主義,在身體配搭的原則下,彼此珍賞,彼此倚靠,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事奉的道路乃是十字架的道路,所以我們必須否認己,率先背起十字架,委身服事聖徒,作群羊的榜樣;事奉的道路乃是生命的道路,所以我們必須憑著復活的生命,為神執掌權柄,流出活水的江河,使群羊得著活水的供應,這是這一段經文所帶給我們的啟示。
一、事奉的道路乃是身體的道路
出十七5:『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手裡拿著你先前擊打河水的杖,帶領以色列的幾個長老,從百姓面前走過去。』神不是要摩西一個人去,乃是要帶領以色列的幾個長老同去,何等的甜美。這給我們看見身體的原則,而同樣的原則在新約中我們也可以看見保羅的教訓與榜樣。這就是為什麼保羅到了特羅亞時,因沒有看見弟兄提多,就靈裡不安(林後2:13);這也是為什麼保羅以神的慈悲勸我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為著身體的生活(羅十二1-5)。
二、事奉的道路乃是十字架的道路
出十七6:『我必在何烈的磐石那裡,站在你面前。你要擊打磐石,從磐石裡必有水流出來,使百姓可以喝。摩西就在以色列的長老眼前這樣行了。』百姓在利非訂沒有水喝,神吩咐摩西帶領以色列的幾個長老來到何烈的磐石那裡,神要在那裡使磐石出水以供應神的百姓。從利非訂到何烈山有一段路程,事實上在曠野的四十二個站口中,何烈山是在利非訂的下一站,神等於是要這一班群羊的牧者往前先走一站,然後才帶進神的作為。事奉者不能像地上的君王一樣轄管神的百姓,乃是要否認己,率先背起十字架,委身服事聖徒,作群羊的榜樣,比群羊多走一步,使他們可以跟隨。這也就是為什麼主告訴門徒:『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裡。』(約十二26)
三、事奉的道路乃是生命的道路
民二十7-9:『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拿著杖去,和你的哥哥亞倫招聚會眾,在他們眼前吩咐磐石發出水來…於是摩西照耶和華所吩咐的,從耶和華面前取了杖去。』在民數記的記載中,摩西從『耶和華面前』取了杖去,這真是服事主之人的榜樣。這根杖已不是先前摩西用來擊打河水的杖,事實上只有一根杖是在耶和華面前的,就是是亞倫發芽的杖(民十七10)。摩西此次取了亞倫的仗前去,此時的摩西必是已經領悟,事奉神必須憑著復活的生命,為神執掌權柄,流出活水的江河,使群羊得著活水的供應。
事奉的道路乃是身體的道路,所以我們必須脫離個人主義,在身體配搭的原則下,彼此珍賞,彼此倚靠,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事奉的道路乃是十字架的道路,所以我們必須否認己,率先背起十字架,委身服事聖徒,作群羊的榜樣;事奉的道路乃是生命的道路,所以我們必須憑著復活的生命,為神執掌權柄,流出活水的江河,使群羊得著活水的供應,這是這一段經文所帶給我們的啟示。
從亞伯拉罕救回羅得看國度的爭戰及應許的應驗
創世記十四章記載了一段四王與五王爭戰的歷史,在那場戰役中,亞伯拉罕救回了他被擄的侄兒羅得。現在我們想知道那場戰役的屬靈意義是什麼,難道只為了救回一位『失敗的義人』嗎?
讓我們先來看看交戰的雙方中,有一位是『示拿王』(創十四1)。示拿地在那裡呢?就是後來的巴比倫(創九10,但一2)。這個從巴比倫來的遠征軍,一路勢如破竹,甚至擊敗了迦南地上由巨人所組成的軍隊,以至於把住在所多瑪的羅得給擄去了。從神經綸的眼光來看,這是一場由撒但所發起的戰爭,想要以羅得為餌,將亞伯拉罕一併擄回巴比倫去。當初亞伯拉罕蒙神呼召,從迦勒底的珸珥過了大河,往神所應許的美地去。現在撒但想藉著示拿王的手,要將亞伯拉罕擄回大河的那一邊,如此一來,神的計畫就落空了。那裡知道亞伯拉罕雖是倉促成軍,竟藉著區區三百一十八人,就擊敗了精銳的聯軍部隊,同時救回了羅得。
在亞伯拉罕得勝之後,有撒冷王麥基洗德帶著餅和酒出來迎接他。這位至高神的祭司,乃是豫表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為得勝的亞伯拉罕祝福。這給我們看見,這一場戰役,本質上就是兩座城-耶路撒冷和巴比倫之間的爭戰,這場爭戰歷經了整本聖經,甚至延續到啟示錄。讚美主,基督已經得勝。
還有一個點。當初神應許亞伯拉罕,『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因為我必把這地賜給你。』等亞伯拉罕來到美地之後,首先是住在示劍,那是在美地的中央。接著逐漸向南遷移,最後到了別是巴(創二二19),這是美地的最南端。如果不是這場戰役的話,亞伯拉罕恐怕是不會往北走的。但經過了這場戰役,亞伯拉罕為了救回羅得,他追趕敵人,直追到但(創十四14),這是美地的北界了。等到後來所羅門作王的日子,聖經記載『從但到別是巴的猶大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安然居住。』也就是說,亞伯拉罕所縱橫走遍的地,神果然照著祂的應許,在所羅門的時代完全應驗了。
撒但常會藉著一些反對和攻擊,阻撓神的作為,然而藉著我們同心合意的爭戰,撒但的攻擊反而成就了神的應許,神的計畫永不落空。
讓我們先來看看交戰的雙方中,有一位是『示拿王』(創十四1)。示拿地在那裡呢?就是後來的巴比倫(創九10,但一2)。這個從巴比倫來的遠征軍,一路勢如破竹,甚至擊敗了迦南地上由巨人所組成的軍隊,以至於把住在所多瑪的羅得給擄去了。從神經綸的眼光來看,這是一場由撒但所發起的戰爭,想要以羅得為餌,將亞伯拉罕一併擄回巴比倫去。當初亞伯拉罕蒙神呼召,從迦勒底的珸珥過了大河,往神所應許的美地去。現在撒但想藉著示拿王的手,要將亞伯拉罕擄回大河的那一邊,如此一來,神的計畫就落空了。那裡知道亞伯拉罕雖是倉促成軍,竟藉著區區三百一十八人,就擊敗了精銳的聯軍部隊,同時救回了羅得。
在亞伯拉罕得勝之後,有撒冷王麥基洗德帶著餅和酒出來迎接他。這位至高神的祭司,乃是豫表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為得勝的亞伯拉罕祝福。這給我們看見,這一場戰役,本質上就是兩座城-耶路撒冷和巴比倫之間的爭戰,這場爭戰歷經了整本聖經,甚至延續到啟示錄。讚美主,基督已經得勝。
還有一個點。當初神應許亞伯拉罕,『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因為我必把這地賜給你。』等亞伯拉罕來到美地之後,首先是住在示劍,那是在美地的中央。接著逐漸向南遷移,最後到了別是巴(創二二19),這是美地的最南端。如果不是這場戰役的話,亞伯拉罕恐怕是不會往北走的。但經過了這場戰役,亞伯拉罕為了救回羅得,他追趕敵人,直追到但(創十四14),這是美地的北界了。等到後來所羅門作王的日子,聖經記載『從但到別是巴的猶大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安然居住。』也就是說,亞伯拉罕所縱橫走遍的地,神果然照著祂的應許,在所羅門的時代完全應驗了。
撒但常會藉著一些反對和攻擊,阻撓神的作為,然而藉著我們同心合意的爭戰,撒但的攻擊反而成就了神的應許,神的計畫永不落空。
從耶利米購地看奉獻的榜樣
耶三二6-15:『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你叔叔沙龍的兒子哈拿篾必來見你,說,我在亞拿突的那塊地,求你為自己買下,因你有贖回權買這地。…我便從我叔叔的兒子哈拿篾,買了亞拿突的那塊地,稱了十七舍客勒銀子給他。…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要將這些契約,就是封緘的和敞著的買契,取來放在瓦器裏,可以存留多日。…將來在這地必有人再買房屋、田地、和葡萄園。』
這段經文的背景,係發生在巴比倫軍隊兵臨城下,圍困耶路撒冷,戰況十分危急的時候。兵荒馬亂,是賣地的時候,而不是買地的時候,然而神卻在此時指示耶利米,要把哈拿篾的地贖回來。這對耶利米而言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先前神曾要耶利米警戒耶路撒冷的百姓,若他們不肯悔改惡行,神將任憑他們被擄到巴比倫去。但在另一面,神也應許在被擄七十年後,要將餘剩的百姓帶回此地,在此地必重新有人耕種蓋造。神似乎告訴耶利米:『若你真相信自己所傳講的,就以行動證明,把這塊地買下來吧!』
耶利米買下這塊地,本身就是個很強的見證。聖靈知道將來有一天,彌賽亞要在伯利恆降生,並與神的子民另立新約,所以神必須將餘剩的百姓帶回,重新建造,好迎接彌賽亞的來臨。至於耶利米本人,恐怕是無法享受這塊地了,因為七十年後,耶利米應已不在人世了。但他認為能否親自享受自己所播種的並不重要,只要神的見證能夠顯明,一切犧牲都是值得的。
那麼將來到底是誰能回來取得這地、享受這地呢?我們知道,當耶利米買這地時,已將契書畫押封緘,存留下來。或者我們這樣問,是誰配揭開這印,展開書卷,取得這地呢?聖經一直沒有給我們答案,直到聖經最後一卷書-啟示錄。
啟五1-5:『我看見坐寶座的右手中有書卷,裡外都寫著字,用七印封嚴了。…因為找不到一位配展開、配觀看那書卷的,我就大哭。長老中有一位對我說,不要哭;看哪,猶大支派中的獅子,大衛的根,祂已得勝,能以展開那書卷,揭開牠的七印。』
這段經文給我們看見,當彌賽亞第二次來臨時,是一位真耶利米,祂要回來取得祂的地。耶利米當初買的僅是一塊小小的地,但將來主回來時是要得著全地,因為全地都是祂的。所以不要小看現今一個小小的行動,這都是為著將來主得著全地豫備道路的。主的名在全地何其美。
還有一個點,為什麼是十七舍客勒呢?在看十七之前,我們先來看十四。我們知道,當逾越節的羔羊被獻上那天,是正月十四日。奉獻永遠是基於神的救贖。不是我們能奉獻,實在是主出了重價,用寶血將我們贖回,現今我們是歡喜作祂的奴僕,將自己全然獻給祂,因我們原是屬祂的。主不僅為們捨命,第三天祂復活了,十七就是一個復活的數字,而奉獻便是一個復活的故事。當財寶握在我們自己手裡,我們也許可以過更舒適安逸的生活,但當財寶交出去了,神的召會得著了建造。所種下的是物質的,所收的是屬靈的;所種下的是必朽壞的,所收的是榮耀的,這就是復活。願我們都能有智慧的抉擇。
這段經文的背景,係發生在巴比倫軍隊兵臨城下,圍困耶路撒冷,戰況十分危急的時候。兵荒馬亂,是賣地的時候,而不是買地的時候,然而神卻在此時指示耶利米,要把哈拿篾的地贖回來。這對耶利米而言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先前神曾要耶利米警戒耶路撒冷的百姓,若他們不肯悔改惡行,神將任憑他們被擄到巴比倫去。但在另一面,神也應許在被擄七十年後,要將餘剩的百姓帶回此地,在此地必重新有人耕種蓋造。神似乎告訴耶利米:『若你真相信自己所傳講的,就以行動證明,把這塊地買下來吧!』
耶利米買下這塊地,本身就是個很強的見證。聖靈知道將來有一天,彌賽亞要在伯利恆降生,並與神的子民另立新約,所以神必須將餘剩的百姓帶回,重新建造,好迎接彌賽亞的來臨。至於耶利米本人,恐怕是無法享受這塊地了,因為七十年後,耶利米應已不在人世了。但他認為能否親自享受自己所播種的並不重要,只要神的見證能夠顯明,一切犧牲都是值得的。
那麼將來到底是誰能回來取得這地、享受這地呢?我們知道,當耶利米買這地時,已將契書畫押封緘,存留下來。或者我們這樣問,是誰配揭開這印,展開書卷,取得這地呢?聖經一直沒有給我們答案,直到聖經最後一卷書-啟示錄。
啟五1-5:『我看見坐寶座的右手中有書卷,裡外都寫著字,用七印封嚴了。…因為找不到一位配展開、配觀看那書卷的,我就大哭。長老中有一位對我說,不要哭;看哪,猶大支派中的獅子,大衛的根,祂已得勝,能以展開那書卷,揭開牠的七印。』
這段經文給我們看見,當彌賽亞第二次來臨時,是一位真耶利米,祂要回來取得祂的地。耶利米當初買的僅是一塊小小的地,但將來主回來時是要得著全地,因為全地都是祂的。所以不要小看現今一個小小的行動,這都是為著將來主得著全地豫備道路的。主的名在全地何其美。
還有一個點,為什麼是十七舍客勒呢?在看十七之前,我們先來看十四。我們知道,當逾越節的羔羊被獻上那天,是正月十四日。奉獻永遠是基於神的救贖。不是我們能奉獻,實在是主出了重價,用寶血將我們贖回,現今我們是歡喜作祂的奴僕,將自己全然獻給祂,因我們原是屬祂的。主不僅為們捨命,第三天祂復活了,十七就是一個復活的數字,而奉獻便是一個復活的故事。當財寶握在我們自己手裡,我們也許可以過更舒適安逸的生活,但當財寶交出去了,神的召會得著了建造。所種下的是物質的,所收的是屬靈的;所種下的是必朽壞的,所收的是榮耀的,這就是復活。願我們都能有智慧的抉擇。
訂閱:
文章 (Atom)